DevOps成长路线—精益思想概述
- 2020-11-03 10:00:00
- IDCF
- 转贴:
- 二十次幂
- 631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本丰⽥发明的精益⽣产(Lean Production)⽅式,精益⽣产⽅式为⽇本汽⻋带来质量与成本优势,一度反超美国汽⻋⼯业,让世界汽⻋⼯业重⼼向⽇本倾斜。
精益思想最初是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即指不追求产品的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是强调产品的成本与技术的合理匹配、协调。此后,企业界将精益思想逐步引伸、延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追求企业经营投⼊和经济产出的最⼤化、价值最⼤化。
从字⾯意思来看 ,“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只有成本低于⾏业平均成本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因⽽,精益思想不单纯追求成本最低、企业眼中的质量最优,⽽是追求⽤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的最优⽐。
一、产生背景
⼆战结束不久,汽⻋⼯业中统治世界的⽣产模式是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批量⽣产⽅式,这种⽣产⽅式以流⽔线形式,少品种、⼤批量⽣产产品。在当时,⼤批量⽣产⽅式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法,通过⼤量的专⽤设备、专业化的⼤批量⽣产,可以降低成本,提⾼⽣产率,满⾜稀缺型市场的⼤量未满⾜需求。福特T型⻋(Ford Model T,俗称Tin Lizzie或Flivver)是美国福特汽⻋公司于1908年⾄1927年推出的⼀款汽⻋产品。第⼀辆成品T型⻋诞⽣于1908年9⽉27⽇,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科特(Piquette)⼚。
它的⾯世使1908年成为⼯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T型⻋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作为⼀种实⽤⼯具⾛⼊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此成为了“⻋轮上的国度”。
该⻋的巨⼤成功来⾃于福特公司创始⼈亨利·福特的数项⾰新,包括以流⽔装配线⼤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制作,⽀付员⼯较⾼薪酬来拉动市场需求等措施。
与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汽⻋⼯业相⽐,⽇本的汽⻋⼯业则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丰⽥汽⻋公司从成⽴到1950年的⼗⼏年间,总产量甚⾄不及福特公司1950年⼀天的产量。汽⻋⼯业作为⽇本经济倍增计划的重点发展产业,⽇本派出了⼤量⼈员前往美国考察。丰⽥汽⻋公司在参观美国的⼏⼤汽⻋⼚之后发现,采⽤⼤批量⽣产⽅式降低成本仍有进⼀步改进的余地,⽽且⽇本企业还⾯临需求不⾜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本国内的资⾦严重不⾜,也难有⼤量的资⾦投⼊以保证⽇本国内的汽⻋⽣产达到有竞争⼒的规模,因此他们认为在⽇本进⾏⼤批量少品种的⽣产⽅式是不可取的,⽽应考虑⼀种更能适应⽇本市场需求的⽣产组织策略。
以丰⽥的⼤野耐⼀等⼈为代表的精益⽣产的创始者们,在不断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套适合⽇本国情的汽⻋⽣产⽅式:准时制⽣产、全⾯质量管理、并⾏⼯程、充分协作的团队⼯作⽅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逐步创⽴了独特的多品种、⼩批量、⾼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产⽅法。

二、发展历程
在市场竞争中遭受失败的美国汽⻋⼯业,在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后,终于意识到,致使其竞争失败的关键是美国汽⻋制造业的⼤批量⽣产⽅式输给丰⽥的精益⽣产⽅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了⼀系列的对精益⽣产的研究和实践。这其中包括美国军⽅1993年出台的美国“国防制造企业战略”、“精益航空计划Lean Aerospace Initiative”等政府指令性的活动。除了汽⻋⾏业⼜有更多的美国企业如波⾳、洛克希德⻢丁、普惠等投⼊到实施精益⽣产的⼤潮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本⼈提供了基本的思考和⽅法,⽤出⾊的实践证明了精益⽣产的强⼤⽣命⼒;美国学者、企业、乃⾄政府的研究和实践,则证明了精益思想在世界上的普遍意义,并升华为新⼀代的⽣产哲理。

2001年4⽉,丰⽥发布了“TOYOTA WAY 2001⼿册”,更明确丰⽥的价值观,坚持「尊重、挑战」,贯彻「现地现物」,以智慧「持续改善」,发挥「团队精神」,简单明确的⽤词让世界各地的丰⽥员⼯容易理解与奉⾏,⾃然地渗透到新⻋开发、经营、销售、服务各层⾯,⾮局限于⽣产管理。在致辞中, 丰⽥汽⻋的社⻓张富⼠夫这样说到:“Toyota Way”随环境的变化⽽变动,作为丰⽥的强项将不断发展下去;在不断思索的过程中,理解丰⽥管理⽅式,发展和完善丰⽥管理⽅式的内容。”
Toyota Way 2001是在丰⽥快速扩张,靠派出⽇本⼈管理海外⼯⼚已经不能满⾜需求的情况下,改变了以往培养管理者的⽅式,⾃⾏系统总结了丰⽥的理念和⼯作⽅法,作为快速培养海外本⼟管理⻣⼲的教材,也是对丰⽥管理体制的⼀次全⾯总结。
2004年,Jeffrey K. Liker,现任密歇根⼤学⼯业与作业⼯程系教授,密歇根⼤学"⽇本技术管理课程"主任,他出版了《丰⽥模式》(The Toyota Way:14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the World's Greatest Manufacturer)⼀书,不仅在世界各地畅销,也赢得2005年"新乡卓越奖"(Shingo Prize for Excellence),以及2005年美国⼯业⼯程学会年度书籍奖。
2004年,David J. Anderson在微软的XIT项⽬实践过程中,发明了“看板⽅法”,并于06年⾄07年之间在Corbis公司得到⼤规模运⽤,紧接着在全球迅速推⼴。⼤卫在发明看板⽅法之初,便深受了⼤野耐⼀的丰⽥⽣产⽅法(TPS),⾼德拉特的约束理论(TOC),戴明的质量管理,以及敏捷开发的影响。因此,看板⽅法中的很多概念,都可以从上述理论中找到影⼦。
从上述精益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精益思想是⼈、过程和技术的集成。⽆论是丰⽥⽣产⽅式、还是后来的精益⽣产、精益产品开发、DevOps,都是从技术的改变和技术的可⾏开始的,但最终⼈才是决定性的因素。精益思想⽐⼤批量⽣产关键性的改⾰是组织结构和分⼯原则的变化,是激发员⼯积极性的重要进步。
三、思想核心
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的《精益思想》是⼀本有趣⽽且写得很好的总结精益原则的书,在这本书⾥⾯,认为精益思想的核⼼就是(消除浪费)以越来越少的投⼊——较少的⼈⼒、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这可能会给漫不经⼼的读者⼀个错误的印象,即精益的关键在于减少浪费,提⾼效率,但我们⼀定要认识到,除此之外,精益重点关注持续改进,创造组织知识,尊重公司各个层次的精益团队成员化。
联系人: | 阿道 |
---|---|
电话: | 17762006160 |
地址: |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