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如何“精益”?

2021-04-21 10:00:00
JioJio LP
转贴:
知乎
385


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下,面对高度不确定、激烈竞争的市场,发现需求和定义需求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试错、然后逼近“正确结果”的过程,这已慢慢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产品经理,在进行企业和产品分析时,常常也会感到没有头绪,缺乏逻辑,这时候,也许“精益”能帮你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精益?

目标顾客-小范围实验-反馈修改-产品迭代-获得核心认知-高速增长


李开复在序中对《精益创业》做的概述,可以算是对精益概念的一个高度概括。找准目标顾客,在小范围内做实验,通过小范围顾客的反馈对产品进行修改,快速迭代修正问题以及完善功能,获取软件核心认知,即增长点,进而达成软件的高速增长。

试错——快速试错——低成本快速试错


迅雷创始人程浩在分享中讲到了他的精益观点:“想象中的用户痛点和实际的用户痛点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想象中的解决方案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能也是千差万别的,找到最优解唯一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尝试逼近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精益的核心是试错、快速试错、低成本快速试错。

两种论述其核心都是一致的: 试错快速试错低成本快速试错。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下,需求不确定性更强,挑战来自于市场外部、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精益思想越来越被推崇。

二、产品经理如何利用精益?


在这里,我们提供两种实用的方法与模板,大家可以动手尝试让产品“精益”起来。

1.精益方法之精益画布


精益画布的主要作用实际上是早期创业者的高效行动指针和作战图,已经在硅谷被众多创业公司使用。精益画布不仅可以用于创业,也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进行企业和产品分析时,聚焦关键点,提高产品成功的概率。

1)找到问题


分析一款产品,首先要知道他解决了什么痛点,痛点是产品经理最多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三个你认为该产品解决的最核心的痛点,从而提出该产品的商业目标。每一个产品都认为自己找到了痛点,但是很多痛点并不痛。

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是,“一款好的产品,所解决的痛点一定可以迎合人性七宗罪中的一种。”七宗罪指的是: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骄傲。

这其中确实有些合理之处,因为贪婪,产生了团购功能,红包功能,秒杀返现等等。因为嫉妒和骄傲,有了会员等级,勋章系统,排名和朋友圈等等。因为好色,有了直播,打赏,摇一摇等等需求。能够满足人性深处最原始的初衷,就不怕没有用户使用。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是同样,痛点需要能够对应到人的当前需求,基于此开发出的产品才是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2)用户细分


好的产品并不等于万能的产品,他要有受众群体,只有把握住用户范围,才能有针对地解决痛点,这里就需要做干系人分析。

项目干系人范围很广,参与项目,受项目影响的人都是项目的干系人,但用户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核心用户更是重中之重。

对核心用户进行分析,收集他们的信息,背景以及痛点等等,就能清楚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以及产品聚焦在哪个部分重点发展,这对我们分析一个产品以及开发一个产品都是重要的参考。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参考对核心用户的特征提炼:

3)独特卖点


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地方就是独特卖点,一款产品一定有自己的独特卖点。

分析该类问题时,可以用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竞品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既然有同类产品的情况下,用户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款产品,优势在哪,找到这个优势并且继续把它扩大,就是产品继续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从客户问题入手,产品解决了客户什么样的棘手问题等等。如:
  • 暴风影音:任何格式都能播放的媒体播放器;
  • 百度:最懂中文的搜索引擎。
上述两个例子就是找到了产品的独特卖点,并用一句话来进行概况,这样当你再向他人介绍产品时,别人能够从一句话中马上清楚这是一个做什么用的产品,并能知道大概的体验如何。

同样也可以通过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来描述,如:
  • 微博:中国的Twitter
  • 滴滴:中国的Uber


4)解决方案


有了痛点,有了卖点,自然就能够找到产品的解决方案了。解决方案是决定产品走向的重要环节。

5)渠道


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开发出来就大功告成,后期的推广与运维也同样重要。通过分析渠道,能够了解一款产品的推广方式。

以滴滴出行为例:在滴滴成立之初,没有人用,是滴滴的员工去线下找司机介绍宣传,才一点点地积累了用户。当产品小有名气之后,再通过线上的优惠活动吸引新用户,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滴滴。

6)关键指标


一款产品上线后的运行情况,需要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而设置哪些指标却需要斟酌,在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指标不同,不能够凭空猜测,而需要根据目标来制定。
AARRR模型是一款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重要阶段,对应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指标来衡量目标完成度是合理的指标制定方案。不同阶段的指标能够有效的衡量该阶段产品的进度以及用户使用情况,使产品经理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7)竞争壁垒


一款产品想要在一段时间内不被模仿和超越,就要形成自己的壁垒。比如产品所需投入资金成本很高,技术难度大,模仿成本高,或是具有专利在手,其他企业想要进入需购买你的专利授权,以及独家的关系和数据等等,这些都是竞争壁垒。

但大多数产品可能在资源上并不能得到明显优势,那么在产品的构建上依然能够建立壁垒。比如,将工具加上内容,形成渠道。这类似于现在各大APP市场,它既是一款能够下载软件的工具,同时又能通过渠道优势,将大部分的APP都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定的壁垒。新加入的产品即便能够做到下载软件的功能,但由于不具有大量的APP积累,没有内容最终依旧无法成功。

如果工具加内容再加上社交,那么一款工具最终会形成一个平台,乃至生态圈。比如微信,在技术上面完全能够被模仿,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预见到不会有超越他的同类产品。因为微信已经包括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社交把人联系起来。这些不是一天两天能模仿出来的。

8)成本分析


降低成本是任何一款产品都需要做的事,除了固定的人员工资以外,产品在开发与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如开发初期,不要盲目投入研发,首先通过成本较低的方法,验证产品是否被用户需要。如做一个简单的微信公众号,观察用户反响,或者借鉴优秀产品的思路做出MVP等。

同时在推广之初,也不需要一上来就大面积推广。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用、收集用户反馈等,以便能够快速改进。

9)收入分析


当一款产品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我们就需要考虑盈利的事情。没有盈利模式的产品最终会迷失自己。常见的盈利模式也很多,好的产品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就比如摩拜,曾一度被质疑是否能够盈利,能够长久维持。摩拜推出的月卡、年卡模式,扭转了局面。

其他的模式,如会员付费,广告,沉淀资金等等,如能巧妙运用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精益方法之最小可用产品(MVP)


找到了产品需求,做了精益画布,下一步就是用户验证的环节,也就是MVP环节,MVP的意思是最小可用性产品—— 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开发时间建立一个产品原型,这个产品原型需要经历一次完整的 BML(开发–测量–认知) 循环,以此帮助认清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不是正确,快速试错。

1)为什么我们要做MVP呢?


有几个明显原因:首先,你要观察真实的用户行为,而不是口头说的,因为用户心目中想的东西跟实际的东西可能千差万别;再次,只有在用户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才能收集到真实的用户反馈信息。

2)如何找到MVP?


  • 创建用户故事地图
大家来自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都专注于各自不同的领域,但是大家必须齐心协力交付同一个产品,所以我们不可以根据各自团队的视角来制定发布计划,必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所有的依赖。 故事地图就用来建立共识,帮助团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依赖关系

创建故事地图的过程可以帮助发现设计中的坑。我们常常假设其他团队会处理好相关的事情,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这样做。有时也可以从中发现,有些设计中竟然遗漏了重点特性之间的关键环节。而团队在构建用户故事地图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发现被遗漏的部分。

你需要做的准备:
  1. 一个相对不被打扰的空间;
  2. 一块白板(如果产品复杂,涉及到的用户行为动作较多,可以用地板、玻璃墙等);
  3. 五个人左右的讨论组(产品、业务、交互设计、运营等,注意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信息会容易失控);
  4. 便利贴若干(最好有不同颜色)。

具体做法是:让所有参与者一起用便签,一张一个动作,从左至右按照时间线,描绘用户在产品使用场景下所发生的所有用户行为。同一时间发生的,就写在同一位置的下方;出现同一场景不同可能的动作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分支动作;直到重回主线或者结束支线。

在这个描述过程中,可能会非常吵,因为大家会争执用户动作发生先后,身处其中,你也会发现自己不曾想到过的细节。
  • 划分MVP发布计划
在用户故事地图上划分出第一个发布需要做的内容,其他的在之后的版本中完成。思考过程是这样的:“如果能在xx预期里达到xx成果,产品亮相时看起来不错。发布计划中的所有功能都是用户的基本需求,并且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聚焦于成果,即发布后用户能使用和感知的东西,切分发布计划应该以成果为导向。

  • 划分发布路线图
整个故事地图包含许多东西,但是完成所有功能所需的时间是无法接受的,我们需要聚焦于最首要的一个目标成果,识别出第一个发布要包含哪些内容。

我们水平划分用户故事地图上的便签,在划分的每一个发布的左边贴上便签,上面写上少量文字描述预期能产生的成果。然后在各个发布之间移动卡片,尽可能匹配各个发布的成果预期。这样,在整个地图的左侧,是发布的名称列表,这些名称标识着目标成果。这就是发布路线图。

聚焦于特定的目标成果,这是排定开发工作优先级的秘密。

  • 为成果排列优先级,而非功能

拆分大型输出的秘密在于聚焦于小的、特定的成果。成果的背后是参与特定活动的特定用户之特定行为的改变。通过聚焦于即将发生的活动,选择参与活动的用户。但是,聚焦于活动用户,无法同时满足其他用户的需求,这些用户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继续通过现有系统来满足需求。你无法一次性取悦于所有人。


精益产品需求的实践和工具还有很多,通过NPDP的系统学习,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精益方法。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下,需求不确定性更强,挑战来自于市场外部、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实施转型或改进时,如果我们能以一个更加系统的视角来看待,真正实现“精益的产品化治理”势必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阿道
电话: 17762006160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